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干体式温度校验炉(又称干井炉)作为工业计量与实验室温度校准的核心设备,凭借便携性、高精度和高效性,广泛应用于热电偶、热电阻、双金属温度计等传感器的校准场景,选择一款适配需求的设备需围绕核心技术参数、应用场景适配性、实用功能及售后保障综合考量。核心技术参数是校准准确性的基础保障,温度量程需覆盖被校传感器的全部使用区间,常规型号覆盖 - 30℃~1200℃,低温场景可选择 - 100℃~150℃的半导体制冷或液氮辅助型,高温工业场景则适配 300℃~1200℃的特殊合金加热块型号,建议在核心使用温度点进行针对性验证以确保精准匹配。精度与稳定性共同构成校准不确定度,选购时需确保设备精度至少为被校传感器的 2 倍,常规要求控温精度 ±0.1℃~±0.5℃,温场稳定性波动不超过 ±0.1℃/h,同时需关注均温块的孔间温差和轴向温场均匀性,避免多传感器同时校准时出现误差。
不同使用场景对设备的形态、功能要求差异显著,需针对性选择。工业现场校准需优先考虑便携性与环境适应性,建议选择一体化设计机型,配备防滑底座和便携提手,支持市电与便携电源切换,同时关注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实验室场景常需批量校准或多类型传感器校准,应选择多孔位均温块机型提升处理量,校准短支卫生型传感器时需搭配专用短支校准套件,支持干液两用的机型可兼顾干体校准的洁净性和液槽校准的通用性。特殊场景下,校准压力式温度计等大直径探头时需选择温场直径和深度充足的机型,确保感温区完全浸入;低温校准场景需确认制冷效率和低温稳定性,高温场景则关注加热块的材质耐高温性和使用寿命。
实用功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使用体验与寿命,智能化操作能显著简化校准流程,优先选择配备触摸屏或支持 APP 远程控制的机型,支持 ITS-90 国际温标等自动校准程序,具备数据记录与报告生成功能的设备可直接输出符合 ISO 9001、GMP 等认证要求的校准报告。结构与材质方面,均温块建议选择导热性能优异的合金材质,确保快速升降温和温场均匀,控温模块需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稳定的调节算法,同时检查设备的散热设计避免过热保护频繁触发。合规性认证至关重要,设备需提供符合 JJF1257-2010(中国)或 EURAMET-cg/13(欧洲)等标准的校准证书,精度可溯源至 NIST 等权威机构。
总体而言,选购干体式温度校验炉的核心逻辑是 “精准匹配需求 + 严控核心参数 + 兼顾长期使用”,先明确被校传感器的温度范围、尺寸、精度要求,锁定设备的量程、精度、负载能力等核心参数,再根据使用场景选择便携性、孔位数量、专项功能等,最后通过品牌口碑和售后保障规避后期使用风险,同时可关注行业技术升级趋势,如智能化、定制化、极端环境适配等特性,以满足未来校准工作的拓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