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压力校验仪造压不稳攻克指南
2025/11/24

压力校验仪作为计量检测领域的核心设备,其造压稳定性直接决定校准数据的准确性。在工业现场校准、实验室量值传递等场景中,造压波动不仅会导致校准结果失真,还可能引发设备误判、生产停机等连锁问题。本文将从原理层面解析自动稳压的核心逻辑,结合实操案例提供气液回路维护的全流程指南,助力技术人员彻底攻克造压不稳难题。

压力校验仪的自动稳压功能,本质是通过 “压力感知 - 信号反馈 - 动态调节” 的闭环控制系统,抵消泄漏、温度变化等外界干扰,从而维持目标压力恒定,其核心组件与工作流程共同构成了造压稳定的基础。其中,压力传感器负责实时采集回路压力数据,精度通常达 0.05% FS 以上,为后续的反馈调节提供精准的基准信号;PID 控制器作为控制核心,会接收传感器传输的压力数据,与设定压力值进行对比并计算偏差,随后输出调节指令,其内置的比例 - 积分 - 微分算法能够快速消除静态误差与动态波动,确保调节的精准性;执行机构则包括适用于气体回路的精密调压阀、适用于液体回路的液压泵以及通用的泄压阀,它们会根据 PID 控制器的指令,灵活调节介质的输出或排放,实现压力的动态控制;稳压腔则起到缓冲压力波动的作用,通常内置弹性隔膜或蓄能器,可有效吸收瞬时压力冲击,进一步稳定回路压力。

在具体的稳压工作流程中,当操作人员设定目标压力后,造压系统启动,气体或液体介质进入回路;此时压力传感器会持续实时传输压力数据至 PID 控制器,控制器迅速计算出实际压力值与设定压力值的偏差;若实际压力低于设定值,控制器会驱动调压阀或液压泵增大介质输入量,补充回路压力;若实际压力高于设定值,则启动泄压阀排放多余介质,降低回路压力;同时,稳压腔会缓冲压力调节过程中的动态波动,配合 PID 算法的积分环节,逐步消除稳态误差,最终将压力波动范围控制在 ±0.01% FS 以内,实现稳定造压。

造压不稳的常见诱因主要包括回路泄漏、介质污染、部件磨损以及参数漂移,针对这些问题,需结合气体回路与液体回路的不同特性,开展针对性维护,同时做好维护前的准备工作与通用维护要点把控。在维护前,需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包括扭矩扳手(1-10N・m)、皂液检漏剂、0.1μm 精度的精密过滤器、超声波检漏仪以及溯源至国家基准的校准证书,同时严格遵循安全规范,必须在设备泄压后再进行操作,气体回路需避免接触油污(尤其是氧气介质需进行禁油处理),液体回路则要防止介质飞溅造成腐蚀。

对于适用于空气、氮气介质的气体回路,维护首先从泄漏检测与修复开始,技术人员可将皂液涂抹在接头、阀门、稳压腔接口等部位,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其中卡套接头是常见泄漏点,需重点检查;对于管路焊接处等隐蔽位置的泄漏,可使用超声波检漏仪进行检测,若发现泄漏量超标,需及时更换卡套或按照设备手册要求重新紧固;若稳压腔存在泄漏,需检查内部的隔膜密封件,若出现老化则立即更换,并确保密封面无划痕,避免影响密封效果。完成泄漏排查后,需进行介质净化处理,拆除进气口前置过滤器,清洗滤芯或直接更换 0.1μm 高精度滤芯,防止粉尘、水分进入调压阀影响其性能;若介质为含油的压缩空气,需额外加装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放冷凝水,潮湿环境建议每日排放一次,常规环境每周排放一次。最后进行核心部件维护,对于调压阀,需拆卸阀芯,用无水乙醇擦拭去除杂质,仔细检查阀座是否存在磨损,必要时更换阀芯组件;对于 PID 参数,需通过设备面板进入参数设置界面,对比标准压力源,合理调整比例增益(P)与积分时间(I),平衡动态响应速度与稳定性 ——P 值过大会导致压力震荡,过小则响应缓慢,I 值过小易出现压力超调,过大则消除误差速度慢。

针对适用于液压油、水基介质的液体回路,维护第一步是介质更换与净化,先排放旧介质,用同型号新介质反复冲洗回路 2-3 次,彻底去除管路内的杂质与油泥;随后加装 0.1μm 高压过滤器,对新介质进行循环过滤,检测介质清洁度,确保达到 NAS 6 级及以上标准,避免颗粒杂质磨损液压泵柱塞。第二步是回路泄漏排查,液体回路泄漏易导致压力骤降,可使用试纸涂抹接头,通过试纸变色判断是否泄漏,及时更换老化的 O 型圈;同时检查液压泵密封件,若出现渗油现象,需更换唇形密封圈,并确保泵体与电机连接的同轴度偏差≤0.1mm,防止偏心磨损。第三步是保压性能测试,设定目标压力,关闭输出阀后保压 30 分钟,记录压力衰减值,正常情况下衰减应≤0.05% FS;若衰减超标,需排查泄压阀是否内漏(或稳压腔蓄能器是否失效。

在日常维护中,还需关注通用维护要点:定期校准方面,每 12 个月需对压力传感器与 PID 控制器进行校准,确保参数无漂移,校准结果需符合 JJG 875-2019《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部件更换周期方面,滤芯建议每 3-6 个月更换一次,密封件每 6-12 个月更换一次,调压阀阀芯则在使用 2 年或出现磨损时更换;环境控制方面,设备工作温度需保持在 5-35℃,避免剧烈振动,气体回路应远离腐蚀性气体,液体回路在冬季需加装保温套,防止介质冻结。

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不同的造压不稳故障现象,可通过对应的排查方法定位问题并解决:若出现压力持续漂移,多为回路微泄漏或传感器漂移所致,此时可通过皂液检漏法检测回路泄漏情况,同时对传感器进行校准,排除故障;若压力呈阶跃波动,则可能是调压阀阀芯卡滞或 PID 参数设置不当,需拆卸调压阀清洗阀芯去除杂质,若阀芯磨损则更换,同时重新调整 PID 的 P/I 值,平衡响应速度与稳定性;当保压时间短(≤10 分钟)时,通常是密封件老化或泄压阀内漏引起,需及时更换老化的密封件,并拆解泄压阀清洗阀芯,去除卡滞物;若造压速度慢且不稳定,需检查介质是否存在污染,若污染则更换介质,同时检查液压泵柱塞是否磨损,必要时更换柱塞组件,恢复泵体性能。

压力校验仪的造压稳定性,依赖于自动稳压系统的精准控制与气液回路的良好运行状态。技术人员通过深入理解 PID 闭环调节原理,掌握压力感知、信号反馈、动态调节的核心逻辑,同时定期开展回路泄漏检测、介质净化、核心部件维护等工作,可有效降低造压不稳的发生率。建议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台账,详细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部件更换情况、校准数据等信息,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若经过维护后造压不稳问题仍未解决,需及时联系设备厂家,对稳压腔隔膜、PID 控制模块等核心部件进行专业检测,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校准工作的准确性与效率,保障计量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