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NEWS CENTER ——
投入式液位计基于静压原理,通过探头感知液体压力换算液位,凭借安装便捷、测量范围广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储罐、水池、反应釜等液位监测场景。但实际使用中,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测量偏差、设备损坏等问题,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安装是影响投入式液位计测量精度的核心环节,需严格遵循 “环境适配、位置合理、防护到位” 原则。安装前,需根据被测液体特性核对探头材质,例如测量盐酸、硫酸等强酸液体应选用 316L 不锈钢或PTFE材质,测量高温液体需确认液位计耐受温度,避免材质失效;同时要匹配量程,根据容器实际液位范围选择,并检查液位计主体、探头、屏蔽电缆、安装法兰等配件完整性,确保电缆绝缘层无破损、探头感应膜无损伤。安装位置选择上,探头需远离进 / 出水口、搅拌器等易产生湍流的位置,无法避开时需加装防波管;探头底部距容器底部 10-20cm,避免接触沉积物堵塞感应孔;且需完全浸入被测液体,至少淹没感应膜,液位可能降至探头以下时需选择带 “空罐保护” 功能的液位计。安装操作时,敞口容器可采用支架固定电缆,避免拉扯探头,密闭容器通过法兰安装并选用兼容材质密封垫防止泄漏。
安装完成后,需通过精准调试让液位计与测量系统匹配,避免参数错误导致偏差。通电前,用万用表确认电源电压正常,核对电源线、信号线接线正确,并确保无漏电风险。参数设置阶段,进入液位计菜单设置量程上下限,避免量程过大或过小影响精度;根据被测液体实际密度,输入密度参数,液体密度随温度变化时选用带 “温度补偿” 功能的液位计;将探头置于空气中执行零点校准,确保显示 0m;液体轻微波动时设置 1-5s 信号滤波时间,平衡稳定性与响应速度。系统联调时,用万用表串联信号回路,测量不同液位下的输出电流,确认线性对应且偏差≤±0.5% FS;将信号接入 PLC/DCS 系统,设置一致量程,确保上位机显示与实际液位一致,存在偏差时优先排查线路或参数,而非调整上位机数值。
液位计正常运行期间,需通过规范操作避免人为失误导致故障。日常监测中,定期查看现场表头或上位机显示值,与实际液位(如观察孔、人工测量)对比,确保偏差≤±1% FS,无跳变、滞后或固定不动等异常;每周用万用表抽查信号电流,确认波动范围≤±0.1mA。遇到无显示 / 无信号时,先检查供电与电缆通断,禁止通电拆解;测量偏差大时,先确认液体密度是否变化,再检查探头是否堵塞,最后重新校准;信号波动需检查接地及强电干扰,必要时重新敷设电缆或加装信号隔离器。同时需遵守禁止操作要求:不通电拆解探头或电缆,不用硬物敲击感应膜,不超量程、温度、压力范围使用,防爆区域不进行非防爆操作。
定期维护是液位计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需制定周期性计划。日常维护中,检查液位计外壳、电缆是否破损,法兰密封处是否泄漏,探头表面是否有沉积物,轻微沉积物用软布擦拭,禁止硬物清理。定期维护时,按 “零点 - 满点” 流程重新校验液位计;检查电缆接地牢固性与绝缘层是否老化,损坏及时更换;查看法兰密封垫、电缆接头密封胶是否老化,失效时更换或重新涂抹。长期维护阶段,断电拆解变送器检查内部电路板是否受潮腐蚀;使用超 3 年的探头建议更换感应膜或整体,老化电缆、密封件统一更换;记录每次维护的时间、内容、校准结果及更换部件型号,建立档案追溯设备状态,根据环境优化维护周期。
遵循上述规范,可最大限度发挥投入式液位计性能,延长设备寿命,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安全风险,为生产过程中的液位监测提供可靠保障。